《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暢銷15萬冊紀念版)》讀後感 (分享抽新書)
這不是一本雞湯書!這是一本凝聚了哈佛商學院15位頂尖教授們的真實人生體悟、提供給職場工作者最重要的建言。本書源於哈佛商學院的傳統,教授們在每學期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跟學生們訴說自己一生當中所遇過最重要的事,以及這些事情如何塑造了他們成為今天的樣子。
曾任哈佛商學院院長的柯拉克(Kim B. Clark)訴說自己小時候,提著便當要出門去學校時,媽媽都會低下頭來盯著他的眼睛說:「小金!你今天是要出門去當領袖的,千萬要明辨是非,可別讓人家牽著鼻子走,要記得你是誰喲!」這一句每天的叮嚀,對小小年紀的他來說看似太超過,然而,卻成為了他日後成長過程每一次重要人生決定時的內心聲音。他因此可以捨去許多並不符合他真正為人的事物,擁抱屬於真實自己的世界。
波恩教授(H. Kent Bowen)則說:「這些你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基層員工,都在為你的公司打拚,也正在為自己的家人奮鬥犧牲。」波恩的媽媽在結婚之前是一位多才多藝、才能出眾的女性,可惜還不滿四十歲,丈夫死於心臟病,她則為了養育八個子女、以及另外收留一名寄養兒童、又接納一位親戚小孩同住,因而必須放棄一般工作,而擔任清潔工(在美國清潔工的收入是高於平均的)再加上其他兼差,才能保持有足夠的時間彈性照顧這麼多人。波恩小時要跟媽媽一起去打掃,很怕被其他認識的小孩撞見,因此抬不起頭來,並且覺得自己母親職業低賤、感到很丟臉。然而,波恩長大懂事之後,卻真切的希望當年能夠對母親說:「我為媽媽感到驕傲!」波恩教授以此提醒每一位職場工作者,不要輕視任何一位基層員工,在進行組織重整或人事異動時,務必謹慎去看待每一個用心犧牲付出的人。
傅蕾教授(Frances X. Frei)則描述自己從小就是籃球選手,每天練球,她熱中於連續好幾個小時射籃、跑步、舉重的訓練,卻對課業毫無興趣。直到有一天膝蓋嚴重受傷使得終身無法繼續打球,她才恍然大悟許多我們熱愛的事物都是有期限的,任何的體驗都可能不會再有第二次。後來在某一次擔任助教的機會中,她發現自己能夠從遇到困難而解不開習題的學生眼中一眼看出問題癥結、知道如何幫他們越過障礙、陪他們前進,於是自此找到自己的天命、進入教職。她常常教育年輕學子,希望大家認清眼前的經驗總有消失的一天,所以要及時把握,不要忽視每一刻與他人一同共度的時光,要全力以赴,因為時間一到,這些時光就一去不復返了。
以上僅是列舉三位教授的人生故事,此書當中的十五位教授,各有天壤地別的成長經驗以及專業背景,裡面一定會有幾位的描述撼動你內心!如果這本書在台灣只有15萬人曾經讀過,我誠摯希望您我都是其中的幾位。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 2020/10/27(二)晚上20:20之前在粉絲頁上對此貼文按讚、分享者,將抽出3位獲贈此一好書!
#誠心推薦非業配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